相信大家都去过很多博物馆,大多博物馆陈列丰富,以历史文物为主,然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,也是中国首座文字博物馆——中国文字博物馆,位于安阳。
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,由字坊、广场、主体馆、仓颉馆、科普馆、研究中心、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,总占地143亩,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。共入藏文物4123件,其中一级文物305件,涉及甲骨文、金文、简牍和帛书、汉字发展史、汉字书法史、少数民族文字、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。
之所以位于安阳,是因为在安阳殷墟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——甲骨文,甲骨文的发现也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。
相比殷墟博物馆等其他地方,中国文字博物馆更加系统地介绍了甲骨文及其发展。因此,很多人仅仅是为了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就专门到安阳一趟。当然,安阳也是八大古都之一,拥有其他值得观赏的地方。
汉字的魅力
中国作为文明古国,汉字是重要推动力之一,而与其他古文字不同的是,汉字从未间断使用。外国人很难想象,我们能够看懂几千年前古人写的文字,并且我们还要流畅地背下来。而现在让英国人看懂莎士比亚的原著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。而当殷墟中的甲骨文刚被发现时,当时的学者就能够非常容易地看懂部分甲骨文,并能系统的翻译。因此,正是汉字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如此魅力。
汉字还带来了民族凝聚力,这是象形文字的特点。虽然中国各个地方都有方言,但是文字是统一的。而英语等文字的特点是,当读音发生变化之后,文字也会跟着变,导致的结果就是形成一个个小的区域,继而小的民族,所以欧洲的主流不是统一。
汉字的发展
大体来讲,汉字经历了甲骨文——金文——大篆——小篆——隶书——草书行书——楷书的发展。其中甲骨文和金文是以书写材料命名的,秦朝丞相李斯是写小篆的一把好手,而在秦朝统一文字的过程中,李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更重要的是,李斯推动了小篆到隶书的转变,从小篆到隶书的这一变化叫“隶变”,使小篆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变成了现在横平竖直的格局,可以说,隶变之后的汉字更容易传播。
小篆和隶书的对比
据传,隶书是一个奴隶发明的,而李斯能够接受一个奴隶的发明并且主动放弃自己擅长的小篆,可见其胸怀。
李斯
一个汉字就是一段传奇,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历史丰碑。如果有机会,一定要去中国文字博物馆看一看,看历史的记忆,看文化的魅力,看古人的智慧。